欢迎来到KTV招聘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武汉 [切换]
    武汉KTV招聘网 > 武汉热点资讯 > 武汉学习/知识 >  动静无端阴阳无始语见《河南程氏经说》卷一未发之中就是良知是没

    动静无端阴阳无始语见《河南程氏经说》卷一未发之中就是良知是没

    时间:2022-06-28 03:01:24  编辑:快推网  来源:  浏览:788次   【】【】【网站投稿
    动静无端,阴阳无始:语见《河南程氏经说》卷一。未发之中就是良知,是没有前后内外而浑然一体的。有事无事可以以动静来说,而良知却不能分有事无事;寂然感通可以分动静来说,而良知却不能分寂然感通。动静者是指所遇到时间不同而言的,心的本体是不分动静的。理没有动的,动就成了欲。只要遵循理,那么即便应酬万变也未尝动;只要从欲,那么即便是槁木死灰也未尝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又有什么可疑的?有事而感通,固可以

    动静无端,阴阳无始:语见《河南程氏经说》卷一。未发之中就是良知,是没有前后内外而浑然一体的。有事无事可以以动静来说,而良知却不能分有事无事;寂然感通可以分动静来说,而良知却不能分寂然感通。动静者是指所遇到时间不同而言的,心的本体是不分动静的。理没有动的,动就成了欲。只要遵循理,那么即便应酬万变也未尝动;只要从欲,那么即便是槁木死灰也未尝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又有什么可疑的?有事而感通,固可以说动,然而寂然不动者未尝有所增加;无事而寂然,固可以说静,然而感而遂通者未尝有所减少。“动而无动,静而无静”,则又有什么可疑?良知不分前后内外而浑然一体,则至诚有息的疑惑,不须再去解释了。未发在已发之中,而已发之中并非有另外的未发在;已发在未发之中,而未发之中并非有另外的已发在。这就是未尝没有动静,但不可分动静。

    ……周子“静极而动”的学说,如果理解不好,也未免有病。大概而言,他的意思是从“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的说法而来的。太极生生之理,妙用无息,而其常体又无变易。太极的生生,也就是阴阳的生生。在其生生的过程中,从其妙用无息的角度而言就称为动,称为阳之生,并非说动以后才生阳;就其生生的过程中,从其常体不变易的角度来说称为静,称为阴之生,并非说静以后才生阴。如果真是静以后才生阴,动以后才生阳,那么,阴阳动静就都截然各自为一物。阴阳本来就是一气,一气的屈伸而分为阴阳;动静本来就是一理,一理的隐现而分为动静。春夏可以为阳、为动,而未尝没有阴与静也;秋冬可以为阴、为静,而未尝没有阳与动。春夏此不息,秋冬此不息,都可以称为阳,称为动;春夏此常体,秋冬此常体,都可称为阴,称为静。自元、会、运、世、岁、月、日、时,以至于刻、秒、忽、微,莫不皆然。所谓“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在知道者默而识之,不是用言语所能表达清楚的。

    赏析与点评

    自阳明提出良知学说以后,对良知概念如何理解,在其门下可谓众说纷纭。阳明弟子陆澄试图用《中庸》“未发已发”、《周易》“寂然感通”等概念来对良知概念作分解式的说明。然而阳明却以“无前后内外而浑然一体”作答,表明了“此理岂容分析”这一心学立场。在这里,阳明从良知本体的角度出发,极力反对用未发已发、前后内外、寂然感通、有事无事、有动有静等一切分解式概念来定义良知,揭示了良知具有不可分节的本体特征,而阳明的旨意就在于打破朱熹理学以来将心、理等概念进行分节式解读的态度及立场。

    113/160

    『照心非动』者 ,以其发于本体明觉之自然,而未尝有所动也,有所动即妄矣。『妄心亦照』者,以其本体明觉之自然者,未尝不在于其中,但有所动耳,无所动即照矣。无妄无照,非以妄为照,以照为妄也。照心为照,妄心为妄,是犹有妄有照也。有妄有照则犹贰也,贰则息矣。无妄无照则不贰,不贰则不息矣 2 。

    照心非动、妄心亦照:见第107条。

    贰、息:见第107条注3。“照心非动”,是说发自本体自然的明觉,而从未有所动,有所动便是妄。“妄心亦照”,是说其本体自然的明觉,未尝不在于其中,只是有所动。无所动便是照。无妄无照,并非以妄为照,以照为妄也。照心为照,妄心为妄,就好比是说妄和照是有区别的。有妄有照,这就有了两个心,两个心也就有停息。无妄无照就不会有两个心,没有两个心也就不会停息。

    最新便民信息
    武汉最新入驻机构
    155353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