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侯射侯又叫“射鹄”也叫“射鼓”也就是后来的射箭游艺侯、鹄指
射侯
射侯又叫“射鹄”,也叫“射鼓”,也就是后来的射箭游艺。侯、鹄指箭靶的中心,《礼记·射义》说:“故射者各射己之鹄。”射鹄就是箭射靶心,即“射候”。侯用皮革或布制成,上画以熊、虎、豹、麇等兽形。侯的形状和规格,古时因射者身份的高低而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周礼”中记载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即将射箭列入其中。当时规定,男子岁就要开始习射,成年后要按不同等级,在不同的场所继续练习射箭,而后参加每年举行的不同等级的射箭比赛。比赛时要进行饮酒、奏乐等一系列繁杂的礼仪,被称为射礼。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较早的射箭比赛了。
春秋战国时期,射箭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当时思想文化领域里的诸子百家,也对射箭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据《礼记·射义》所载。孔子在“瞿相之圃”射箭时,观看的人围得像墙似的,这也许是孔子对弟子进行“射以观德”的教育荀子、墨子等也都是射箭好手,并将射箭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周天子所用虎侯及畿内诸侯所用熊侯从战国以迄隋唐,射箭的竞技和娱乐色彩渐浓,并产生了正式的射箭竞赛活动。《北史·魏宗室常山王遵传》曾记道:孝武帝在洛阳的华林园曾举行过一次射箭比赛,当时是将一个能容二升的银酒杯悬于百步以外,个人进行竞射,射中者即得此杯。结果,濮阳王顺喜获此奖杯。这当是我国历史上最初的奖杯赛。在敦煌莫高窟北周时期的壁画中,也有表现射侯比赛的画面。唐代,由于射箭所具有的竞赛性与娱乐性,因而又常常成为文人们的一项文娱活动。唐代浪漫大诗人李白、诗圣杜甫,均是射箭能手。李白曾自诩为“一射两虎穿,转背落双鸢”,而杜甫在打猎中则“射飞曾纵荣,引臂落肠曷鸟”。
宋代,由于射箭活动在民间十分普及,因而人们开始打破束缚人的射礼礼法,而将其作为一种游戏形式。北宋时的欧阳修便参照古礼制定出“九射格”。九射格是将古射礼纳入酒令,并用九种动物绘为一个大侯,熊居中,上虎、下鹿,右绘雕、雉、猿,左侧雁、兔、鱼,每种动物各有筹,射中其物,则视筹所在位置而饮之。
明清时代,射侯遍及朝野,笔记小说、诗词俚曲,每见记咏,并有宫廷的、民间的绘画、版画等流传下来。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幅《明宣宗宫中行乐太子射侯图图》中,其中第一部分即是射侯图。画面有宫中射手十四人,其中一人正拉满弓欲射,其余十三人散立其左右。远处立旗帜两面,两旗当中立侯。旗之两侧,各立二人准备拾箭。此外,清代的法国画家王致诚曾绘有一幅《乾隆射箭油画挂屏》,这幅画以清高宗乾隆皇帝(~年在位)在避暑山庄射箭习武为题材绘成。图中,乾隆皇帝在大臣们的陪同下,正在执弓射靶。画面侯(靶)的形象和射箭者的姿态被描绘得很有特点。(清)王致诚绘《乾隆射箭油画挂屏》
清人李声振《百戏竹枝词》中就有一首专咏清人射侯的词,名为《射鼓》,其中这样写道:
熊虎为侯此滥觞,连环绣革试穿杨。
太平脱剑军鼙息,却忆昆仑狄武襄。欧阳修制《九射格》
原注:“以皮为的,连环数重,如鼓形,在于命中。”这是“射鼓”之名的由来。诗中所用的是宋代名将狄青破昆仑之典。射侯虽是闲时游戏,但早期也是用于武备的。清人曼殊震钧的《天咫偶闻》卷一有记载说:“国家创业,以弧矢威天下,故八旗以骑射为本务。而士夫家居,亦以射为娱,家有射圃,良朋三五,约期为会,其射之法不一,日射鹄子:高悬栖皮,送以响箭鹄之层亦不一,最小者为‘羊眼’。”表明满清政府重视射箭由来久矣,甚至相沿成俗。在满族有这样一个传统习俗,当家里生子时,必在门外挂一张小弓箭,祝愿他以后成为好射手。
- 塔塔尔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塔塔尔族的来历习俗[图]
- 盘点皮革包的保养重点[图]
- 这首诗抒写爱情受挫的苦恼一位少女自己选中了意中人却遭到家长的[图]
- 核武器的研制核武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美国最先制造出来的它[图]
- 第二年汉平帝才长到岁王莽就决定为他立皇后有关官员推荐了王莽的[图]
- 充耳塞耳瑱(tiàn)塞耳的玉槁骨应为“皓贝”白色的贝壳亵([图]
- 余在乌鲁木齐接辟展移文云军校雷庭于某日人马皆风吹过岭北无有踪[图]
- 《国语》曰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霄也”宣子曰“霄也佷”[图]
- 杨佥事见唱出“滇南”两字一个撞心拳变了脸色道“要你们提起甚么[图]
- 竹林七贤都有才智出众的儿子阮籍的儿子浑器量宽广恢宏;嵇康的儿[图]